在網路上發現西螺人的熱情 ~ 『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西螺版』
家庭主婦、農人、老師、小販、孩子的小豬撲滿...,透過小額捐款匯集土地情故鄉愛,圓了西螺人的藝術夢 ,
地理很差的我,這也才瞭解在雲林縣有個全國最重要的蔬菜專業生產區西螺鎮,而小鎮對於文化的向下紮根,由鎮公所網頁兒童注音版可窺見!
第一次與雲林人的接觸在五年前,素昧平生的雲林作家沈文台先生,在兩小時的長途電話中,細心為我解答各種燈塔相關知識問題、提供圖文引用、再三叮嚀遇任何燈塔問題隨時「打擾他」, 沈 先生學識豐富耐心解惑,讓後生晚輩真心佩服,由沈先生的相關著作,讓我知道 沈 先生打從心底「愛燈塔」!
八月份, 沈 先生「雲林瑰寶-民間藝人點將錄」新書發表,讓我對雲林人更加景仰,
雲林 ~ 人文薈萃、公民素養優質,為您們的熱情起立鼓掌!!
2007‧09‧01 已廢校的 『烏坵國小』廣場,熱鬧溫馨,自費登島的文化藝術工作者,在觀眾的熱情鼓譟下「被迫」上台表演。
「中正堂」危樓待拆(當地唯一的電影院、軍民聯歡晚會的表演舞台)、「藝工隊」已撤編,這般專業演出,已多年未出現烏坵島上,忍受癲頗航行送文化藝術種子到離島,感人ㄛ!!
龍蝦、黃魚、紫菜、燈塔 → 美麗烏坵島,
那一夜的烏坵星空多美麗!那一場的精采讓台下一大片中年人 ~ 感動莫名!
在已廢校的 『烏坵國小』廣場前我靜靜欣賞細心體會… (島上只有小學,孩子必須離家赴台升學)
一人獨撐大局的「數來寶」、歌聲動人的「美麗島」
30年前的烏坵鄉,我也一樣站上「中正堂」的舞台,表演給全島官兵看,物資匱乏的童年,孩子們真誠的唱出:烏坵國小校歌、梅花、四海都有中國人、中華民國頌……
30年後表演者身後 "烏坵國民小學" 這幾個大字,卻讓我澎湃洶湧,眼前這精采的表演可以在烏坵上演,是何等令人驚奇榮幸之事,當晚,島上卻沒有一個烏坵孩子有緣欣賞,烏坵鄉常住人口不過30~40人,礙於工作機會及烏坵國小廢校,全鄉常住人口中並沒有小朋友。
2007年,烏坵國小廣場前,再度唱起烏坵國小校歌,演唱者是一群中年人
兒時記憶、耆老口述...,土生土長的中年人得以拼湊烏坵憶象
但,沒有「烏坵之子」的烏坵島上,未來;將由誰來為島嶼說故事?
網路上若發起送藝術種子到烏坵,照片中這堆「老觀眾」一定搶著去捐款,
只是;我又該上哪張羅「烏坵小觀眾」?
西螺,為您們的故鄉情加油!為您們的生命力加油! 烏坵人為您們加油!
烏坵人 我們一起來加油!